轉載:便利店在中國有沒有未來?
發布者:蘇寧財富資訊 發布于:2019/11/12 15:48:27 瀏覽次數:
做零售,就是做細節。“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便利店,就是零售細節的最好代言。
最近幾年,城市里的便利店越來越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上下班去便利店吃點東西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日本品牌便利店和國內品牌便利店等的群雄逐鹿正在華夏大地激烈上演。
便利店在中國的市場前景
便利店的興起緣于超市的大型化與郊外化,超市的變化體現在距離、時間、商品、服務等諸多方面:如遠離購物者的居住區,需駕車前往;賣場面積巨大,品種繁多的商品消耗了購物者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結賬時還要忍受“大排長龍”等候之苦,以上種種使得那些想購買少量商品或滿足即刻所需的購物者深感不便。于是,人們需要一種能夠滿足便利店購買需求的小超市來填補空白。
因此,便利店是超市發展到較為成熟的階段后,從超市中分化出來的一種零售業態。
那么,為何之前不溫不火的便利店近幾年突然受到國內資本的關注呢?這與以下三點因素有關。
其一,我國人均GDP水平已經達到便利店快速發展所需條件。根據國際便利店經驗,當人均GDP達到2000-3000美元時,為便利店導入期;當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時,進入便利店快速成長期;當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時,進入行業激烈競爭期。2018年中國人均GDP已達9000美元,2019年將沖擊1萬美元大關,正是便利店黃金發展時期。
其二,便利店銷售額增速領跑線下零售業態。超市、百貨等傳統線下門店在互聯網電商沖擊下整體增速放緩甚至負增長,便利店是線下零售行業中唯一保持高速增長的細分業態。在其他業態增長乏力之時,零售巨頭期望便利店能夠提供新的增速引擎,這是資本紛紛布局便利店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三,中國的人口密度、消費升級趨勢為便利店的發展提供了機遇。為何便利店起源于美國,卻在日本發揚光大?僅僅是7-Eleven機緣巧合之下剛好被鈴木敏文先生收購,所以才在日本做大做強嗎?實際上,偶然中藏著一定的必然性。
便利店是超市業態的延伸,滿足的是日常生活中自己身邊的即刻需求,因此,自然是人口密度越大的地點,生意越好。日本人口密度是美國十倍,東京人口密度全球第一,疊加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進入人均GDP1萬美元行列,人口密度與消費升級為便利店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總結
數據顯示,中國便利店2018年行業銷售額已經達到2264億元,在社零增速9%的情況下依然達到了19%的增速。更進一步說,便利店屬于充分市場競爭行業,這類行業中的企業一旦獲得競爭優勢,形成護城河,地位就很難撼動,未來,完成便利店布局的零售巨頭將迎來增長第二曲線。
天福—您身邊的穩健創業路!戳天福便利店加盟查看加盟資料吧~